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关于贤丰 > 员工天地 > 落日余晖-苏州小巷 >

苏州小巷之四、五 草桥弄和消失了的甫桥西街

时间:2018-03-28 18:15浏览次数: 标签:落日余晖-苏州小巷

  草桥弄其名不扬,东起公园路,西止五卅路,全长不足三百米。小弄因原先有一小河围绕,上有一草桥而得名。小弄并不足奇,可巷内成立于1906年的草桥小学(原大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草桥中学(现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却很有名气,而其名气又和叶圣陶先生有关。叶先生1894年出生于苏州,是著名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先生少年时即就读于草桥小学和草桥中学。

  草桥弄距我家也很近,时值暑假旁晚时分,小弄显得十分幽静。走近草桥小学可以看到保留完好的1906年的学校大门,大门上方“大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1906”字样仍十分清唽。新建的教学楼上则镌刻着“宣礼.明德.发悟.肃志”八个大字,大楼中央一个醒目的徽章应是小学堂旧时的徽记。隔墙而望可见到题额“正谊明道”的小牌楼。小学校人才辈出除叶先生外还有顾颉刚、颜文梁、陈艳青等文化名人。

  来到草桥弄东端横过马路即为市一中也就是原来的草桥中学。学校刚刚修缮不久,校园内一群白墙黛瓦的教育楼,尽显姑苏建筑风格。据介绍在校园东北角,有一棵被誉为“吴中第一藤”的千年紫藤。经权威部门鉴定系宋代古木,距今已800余年。树高五米,树冠遮阴约五十平方米。主干有两块太湖石支托分出整整10个枝杈,犹如10条虬龙,交织盘旋。每当暮春时节,紫藤下垂着一串串硕大的花穗,灿若云霞,而紫滕散发出的馥郁香气,一直飘向大半个校园,花香书香相伴了一个多世纪。

 

草桥弄

  圣陶先生亲笔所题校名“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的牌匾悬挂在学校的正门口,两侧旁门上方端正的书写着“敦品励学”“敬业乐群”八个大字,突显学校教书育人的理念。从校门眺望宽阔的校园中同样有一小牌坊,上面同样镌刻着“正谊明道”四个大字。

  学校有着光辉的历史,曾在该校任教的先后有著名诗人柳亚子、画家颜文墚、作家程小青、语言学家吕叔湘以及张闻天、匡亚明等名人。从该校毕业的先后有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吴湖帆、胡绳、陆文夫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和22位国家两院院士。

草桥弄一个苏州不起眼的小巷能走出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不可谓不是奇迹。这应该归功于诸多杰出的教育人士,也应该归功于学校创始人王同愈先生提倡的“正谊明道”“敬业·乐群·敦品·励学”的育人理念。

  让教育回归到育人育才的正确轨道上去是我们所有人的期盼和目标,哪么草桥弄里所宣示的这些教育理念在今天是否仍然适用呢?我觉得不但适用更应该提倡!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又应该是对教育方法的最佳诠释。

叶老八十四岁高龄时曾回苏探望并题诗一首,家国情怀溢于言表。正好我也是离开苏州五十五年了,录此也表达我这游子的家乡情怀,当然我之与叶先生犹如沧海一粟,不可同日而语。

 

五十五年复此程, 淞波卅六一轮轻,

应真古塑重经眼, 同学诸生尚记名。

斗鸭池看残迹在, 眠牛泾忆并肩行,

再来再来沸盈耳, 无限殷勤送别情。

 

消失了的甫桥西街

  据统计姑苏区内存有小巷359条,与宋代所说苏州巷陌370条非常接近,可见千年以来苏州老城区阡陌之间变化甚小。据说苏州是世界上唯一自建城以后二千五百多年没有迁移过的城市。一巷一河、依水而建,弹石舖路,曲径通幽是苏州小巷的特色。可隨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姑苏城(老城已改名为姑苏区)也不得不迈向现代化。好在当时国务院领导指示老城改造要尽可能保留这一历史名城的风貌,因此数以百计的历史遗迹,明清建筑得以保护,而保留原有的街坊(宋代称谓)式城区,也作为了一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古城内工厂已全部外迁,只保留商业,学校等服务设施。城内又规定改造旧房不得高于六层,且必须按粉墙、青砖、黛瓦、挑檐的苏州风格建设。因此姑苏特有的风貌大部得以传承,幸哉!幸哉!

  然而必竟苏州太老了,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生活,于是一半以上依巷而流的小河道被填埋成道路,一些小巷被截断成居民小区,若干街巷的名称取消归并,再要寻访哪些旧时的记忆就越来越难了。

  甫桥西街就是这么一条消失了的街巷。小巷离我家不远也就300多米吧。原来是一条南起南仓桥,北至临顿路的巷子,现已改为凤凰街北段,且拆修成了宽阔的南北向马路。当然苏州城里马路的宽阔与北京是无法相比的,也就是双向二车道而已。儿时穿过甫桥西街经平江路到卫道观前的老宅总觉得很远,现在好像变短了许多。

  名人居所是苏州小巷的特色,甫桥西街也不例外。街最南头有一大宅即是清晚名臣吴大澂旧居。

  吴大澂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为晚清著名金石学家,收藏家,书画家。也是一位民族英雄(文人将领),曾在对沙俄的战争中立下大功,现黑龙江牡丹江市穆棱县建有吴大澂记念馆,  可惜晚年出征朝鲜与日冠作战兵败而被免职。

  吴家世代书香相传是晚清至民国“吴门画派”(实际上海上画派也是其最有成就的一技)的领军人物,一门多位名画家,吴大澂之孙吴湖帆更是现代极为著名的书画家了。

  旧居现在修缮得很好,大门上挂着“明楼”二字,二旁是二“抱亭柱”牌,上面书写着“花好月园人和”和“酒暖菜鲜茶香”一幅对联,实际上已是一高档私家饭店兼收购古董字画,只不知道是否还是吴家产业。为一探真容我也推门进去,里面装修十分精细,古色古香类似于一个园林。本想用一次餐并照几张相,可一看菜单有点咋舌,肉痛之余还是退了出来,可惜未能探索一下这位名臣的故居。

  历史的书总要一页一页翻过去,上小学时我还和吴家后人同学过,好像是兄弟二人,弟弟因白血病早早去世,兄长似乎叫吴家威(?),小学毕业后也再无联系。吴家后人大多东迁上海,曾经在中国画台风云一时的晚清“吴门画派”也慢慢失去其领军地位了。这个晚清至解放后的名门望族是不是也如同甫桥西街一样消失在成史的长河中了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就是历史!

员工天地